随着他的一声令下,已经有此处的匠人们开始拿着高高的,顶端带着抓钩的杆子,走向库房两侧。
杆子顶部的抓钩探向高墙之上。
随着一扇扇远比寻常窗户位置更高的口子被打开,库房里这才总算是有了些光亮,里头涌出来的油脂味也淡了许多。
随着更多的窗户被打开。
便是站在外面,也能看清库房里面的东西了。
“此处库房面宽十丈,进深三十三丈,内部只存放火炮及弹药。”
朱桂已经是侧身走进库房里面。
朱允熥等人紧随其后。
当每一个头次走进这座库房的人,看到眼前的这一幕,都会被深深的震撼到。
库房大门一路延伸到最里面,是一条空荡荡的主干道。
而在两侧,便是一根根黑漆漆,架在炮架上,炮口微微上抬的大明新式火炮。
从门口一路延伸到最里面,整整有四排。
在火炮周围,则是对方这层高三层的巨大木框,框子里装着一枚枚威力巨大的炮弹。
蓝玉显然不是第一次走进这里了。
然而每当他再一次站在这里的时候,整个人都会被眼前的景象,再一次的深深震撼到。
“此处库房,储存有整整两百门新式火炮,炮弹一万发。皆是工部最新工艺打造而成,拉到战场上便可举世无敌!”
蓝玉在战场上冲杀了一辈子,却怎么都想象不出,当这些火炮被拉到战场上,会让他对战争的方式发生多么大的改变。
而他的嘴里,此刻也只有无尽的感叹。
朱桂在一旁轻声开口:“这样的库房,造械所里还有两座。而在大同城内,为了安全考量,还另外建有三座库房分散城中。”
“整整一千两百门新式火炮?”
一个庞大的数字,从年轻的通政使司知事官王信陵嘴里钻了出来。
他瞪大了双眼,努力的在自己的脑海中构造出,当这一千两百门火炮,被一次性架在战场上时,到底会是个怎样的景象。
“合共六万枚炮弹,这一次定要叫关外的狼崽子们吃饱了。”
蓝玉脸上露出阵阵杀气。
求战之心,显露无疑。
朱允熥侧目看向身边的高仰止。
他知晓工部这两年大致在做些什么,但也没有想到,工部在这里竟然囤积了这么多的火炮。
高仰止的脸上浮出一丝犹豫。
随后走近到朱允熥的身边,压着声音道:“工部觉得,边关太过漫长,若是处处都设立造械所,势必会分散工部那边的精力,所以便集中在这大同城内打造了。
至于为何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,攒下来这么多家当……”
高仰止还是犹豫了,似乎是对接下来的话有些难以启齿。
朱允熥笑了笑,轻声道:“除了工部有改进制作工艺之外,是不是还用了别的法子?”
高仰止微微颔首:“无非是多拉一些人来一同锻造火炮罢了……”
他说的仍是极为含蓄。
朱允熥却已了然。
大抵是脱不开用了那些经过山西道叛乱一事,已经在大明彻底消失不见了的倭工们。
只要有足够的原材料供应,有着改进过的工艺,再加上不用考虑损耗的人力,在绝对掌握的情况下,没有什么是办不到的。
灭国之后,再灭其族的事情,终究是不好肆无忌惮到处明说的。
朱允熥望着从自己身边,不断滑向身后的火炮,笑着说道:“都是三四百斤的新式大将军炮,朝廷如今有钱有粮,做起事情来自然是顺风顺水。”
在场众人皆是了然于心。
对于这一千两百门火炮,到底是怎么来的,只字不提,倒是纷纷赞美起帝国如今已有盛世景象。
出了库房。
朱允熥看向周遭北巡行在随行官员。
“出兵关外,征讨鞑靼部,朝廷无非是从两个方向出兵。
一是大同,二是宣府。
按照此番我大明的目标,必然两面同时出兵。
此处火炮,抽调半数送往宣府,交由燕王殿下麾下。”
这头,几名负责转运军需的随行官员,立马躬身抱拳领命。
太孙所在之地,一切皆由太孙裁决。
这一项规矩,早就被竖立了起来。
当朱允熥走进大同城的那一刻开始,这座城池便只有一个声音,一个号令。
当人们开始去各自忙碌,为了大明朝这一次举国之力北伐而继续忙碌着协调各方的时候。
朱允熥则是目光幽幽,面带微笑的看向了一直跟在自己身边的凉国公。
他与朱桂对视了一眼,而是说道:“舅姥爷。”
“哎,老臣在。”
蓝玉立马满面笑容的应了一声。
朱允熥笑着看向这位戎马一生,此刻却格外恭顺的大明凉国公:“孤今日行至大同城西马武山上,猎到了些好东西,不知舅姥爷是否有空,与侄外甥喝一遭?”
蓝玉此刻还不知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,立马是欣然答应:“臣谢殿下赐酒!”
少而。
代王府里。
偏殿已然是摆上了酒席。
极具北地风情的歌舞,也已经上演。
毕竟此处乃是大明藩王府邸,这些该有的东西总还是会有的。
酒席之上,众人分坐。
桌面上,倒只是几样寻常的菜肴,酒也是北地的特色。
蓝玉不禁有些疑惑,自己眼前这位外甥孙所说的那好东西到底是个什么东西。
朱允熥瞧着蓝玉疑惑的表情,看了一眼外头,微微一笑:“让舅老爷久等了,这不就来了。”
随着朱允熥话音刚落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